手机版 | 网站首页 | QQ登录 | 微信登录 | 登录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验交流 > 文章 当前位置: 经验交流 > 文章

秘书如何培养礼仪修养与形象

时间:2018-04-03    点击: 次       投稿:chenlix - 小 + 大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人崇尚礼仪蔚然成风,大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细节处包括衣着、谈吐、举止,无不讲究礼仪。礼仪是秘书社会行为基本规范的重要内容。礼仪体现了秘书的素质,礼仪体现了秘书的涵养,礼仪体现了秘书的形象。

  礼仪是秘书的必修课。《礼记》云:“所谓礼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国之干也,身之基也,政之舆也。”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礼。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变也。”就是说,礼是天地、国家、社会、政治、家庭、身心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荀子《修养篇》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因此,古人谆谆告诫世人: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无从。作为新时期的秘书,要深刻理解礼仪的内涵,把握其实质,自觉遵守礼仪准则,做有礼仪修养的秘书。
  1礼貌、礼节的概念
  1.1礼貌
  礼貌是人与人在接触过程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与人们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它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和素养。礼貌是待人接物的外在表现,它可以通过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鞠躬,一阵由衷的掌声,都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出自身较高的素养。礼貌的语言又是有声的行动,如使用“先生”、“小姐”等敬语,或使用“欢迎光临”、“请多赐教”等谦语和“贵姓”、“几位”等雅语,会让人觉得你彬彬有礼。在人际交往时,讲究礼貌不仅有助于简历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冲突。
  1.2礼节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问候、致意、住院以及表示相互尊重的惯用形式。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是礼貌在仪表、仪容、仪态及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日常交往中,秘书应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体现对他人的敬重。例如,秘书人员对刚刚进入办公室的来访者主动微笑问候说:“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并及时让座、敬茶等。
  1.3礼貌与礼节的关系
  礼貌、礼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礼貌、礼节都有一个“礼”字,表示人们在交往中要相互敬重,友好交往,两者的本质都是尊重人、体贴人。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礼貌是礼节的规范。礼貌和礼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礼貌是表示尊重的言行规范,而礼节则是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和具体要求。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容易失礼。比如: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秉性淳朴的人虽有谦虚之心,敬人之意,但不知如何表达,结果搞得手足无措,十分尴尬;而懂礼节但在施礼时缺乏诚意,同样也是不行的。礼貌和礼节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的协调统一。
  2仪容、仪表、仪态及服饰礼仪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着装、仪容、体态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习惯、爱好、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水平,向人们传递着一种“非语言信息”。在社会交往中,一个容貌整洁、穿着得体、举止文雅大方的人会使人未闻其声,便先对其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而为今后的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秘书人员要做好接待工作,就必须学习这些礼仪常识,塑造美好的自身形象。
  2.1仪容
  2.1.1 仪容的概念及作用。仪容即人的容貌,是个人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发式、面容以及所有未被服饰掩盖的肌肤(如手部、颈部)等构成。仪容修饰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显示,体现出一个人对自我的性格、爱好、气质、风度的重新塑造。尤其是在涉外交往中,仪容修饰更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折射。由此可见,仪容在人的仪表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仪容修饰的具体作用体现以下方面:
  (1)掩瑕扬瑜,美化形象。易容的修饰主要突出个人容貌上的优点,掩盖缺陷,使人风采更加出众。因为天生丽质、美貌绝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通过恰到好处的修饰,可以弥补和掩盖容貌上的不足,并把自身较美的部位展露、衬托出来。比如,一个人的唇形欠佳,眼睛却很美,则可强化眼部的修饰,让眼睛引人注目。另外,口红的颜色则须节制,使之与肤色接近,不可过分突出,这样才能达到掩瑕扬瑜之效果。在于人交往中,修饰仪容体现出一个人自尊、自爱和对社会、对他人的尊重,其本身就是一种礼仪。而得体的修饰所反映出来的个人风采和审美能力,又从另一个角度美化着人的形象。
  (2)辅佐社交。秘书人员与来访者初次接触,总希望在较短时间内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根据“晕轮效应”,一旦“第一印象”定式产生,在一定时期内就很难改变。如果你的语言传递的信息与你的仪容传达的信息一致,对方就容易对你产生信任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就有助于你的事业成功,否则,你可能会遭遇出乎意料的失败。由此可见,仪容的修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形成的价值是有形的,它不但影响着人们的办事效率、社交的成功、事业的顺达、生活的愉快等诸多方面,还控制和左右着周围人的态度。
  2.1.2 仪容修饰的主要内容
  (1)发式。发式美是仪表美的一部分。我国古人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因此要格外爱惜。今天从礼仪角度而言,头发整洁、发型大方是个人礼仪对发式美的最基本要求。选择发型时要以美观、大方、整洁、方便生活为原则,同时还要兼顾发质、脸形、体型、年龄、气质、四季服装以及环境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以整体美的印象。另外,头发还应保持整洁,只有经常洗头,才能确保头发不粘连,不板结,无头屑,无汗馊气味。通常,至少要3天左右洗一次头。唯有进行科学的护理,头发才能乌黑润泽;唯有得体的发型,才能使人英姿亮丽。
  (2)面容。面容是人的仪表之首,是人体暴露在外时间最长的部位,也是最动人之处。面容是人的仪容之首,是人体暴露在外时间最长的部位,也是最动人之处。面容的清洁卫生是保持良好形象的基础和前提。男士应该经常修面,胡须最好每天刮一下。胡须比较多的人除早晨刮一次外,出席重要活动时事先也应该刮一次。洗脸时,一定要养成正确的习惯,消除附在面部的污垢、汗渍等。洗脸的正确的顺序是:从多油垢的“t”带(即额头与鼻尖的部分)洗起,然后再洗面颊与眼部四周,最好是耳部、颈部及发际、眉骨等部位。洗脸的方向是从下而上,动作应轻柔。为了使自己的容貌保持青春活力,要特别注意皮肤的保养。
  目前女士面容的美化主要采取整容与化妆两种方法。女士要懂得修饰避人的原则。所谓修饰避人,主要指人们在对自己的仪容进行整理。修饰时,务必要自觉回避他人,不要让他人旁观自己对仪容所进行的整理与修饰。不应在外人面前,尤其是男士面前化妆,因为这样既不庄重,也不雅观。
  (3)颈部。颈部是人体最容易显现一个人年龄的部位,因此应该注意每天对颈部的保养。每天抹润肤霜时不要忘掉颈部,动作应轻柔。另外,平时应经常活动颈部,这样既可防病,又可起到美颈的作用。
  (4)手部。秘书部门是“窗口部门”,当你与人交往、执行公务,或打电话、就餐时。都会使对方先看见你的手,所以在考虑整体的修饰时,不应忽视手、手指和指甲之美。手的清洁与否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卫生习惯,要随时清洗自己的手,注意修剪与洗刷指甲,不得留长指甲。对秘书人员来说,蓄长指甲,既不利于健康,缺乏时代美,也与秘书身份及工作环境不相适应。女性秘书还应注意不可把指甲涂得大红大紫,那样会使人觉得俗不可耐。
  2.2仪表
  2.2.1 仪表的概念。仪表指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服饰、风度、个人卫生等。它是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莎士比亚曾说过:“一个人即使他默默无语,从他的着装也可以了解到他的过去。”一个人的仪表,的确表现了他的经历、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仪表修饰关乎个人之美,同时也表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同时还反映出民族的习俗和社会的风尚。如果某人不修边幅,衣冠不整,那么别人便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缺乏教养、不拘小节、不稳重联系起来。
  仪表中风度最重要,因为风度是一个人性格、气质、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的外化,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的外在习惯的外在表现方式,是人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习惯。
  2.2.2 仪表美的注意事项。
  仪表美是一门艺术,它既要讲究协调,也要注意场合、身份,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仪表方面应做到:
  (1)注意仪表的协调。仪表协调主要指一个人的仪表要与他的年龄、体型、职业和所处场合相适应,这种适应与和谐能给人以美感。例如: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穿着要求,年轻人可穿着鲜艳、活泼、随意些的服装,体现出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与青春之美,而中老年人的着装则应注重、雅致、整洁,体现出成熟和稳重之美。
  (2)注重色彩的搭配。暖色调(红、橙、黄等)给人以温和、华贵之感;冷色调(紫、蓝、绿等)往往使人感到凉爽、恬静、安宁、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给人以平和、稳定、可靠的感觉,是最常见的工作服装用色。在选择服装的色彩时,应考虑到各种色调的协调与搭配。
  (3)注意场合。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着色。喜庆场合、庄重场合及悲伤场合应穿不同的服装,要遵循不同的规范与风俗。秘书人员在工作场合着装,总体上应做到整洁、大方、高雅,不要过分引人注目,尤其不宜穿暴露过多的服装。如果观看演出、参加聚会(舞会)等,服装就要穿的正规又时髦;如果在家休息、上街购物、观光游览等,服装则要既舒适又得体。
  2.3仪态
  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姿势是指身体所呈现的样子,风度则属于内在气质的外化。每个人总是以一定的仪态出现在别人面前,一个人的仪态包括他的所有行为举止: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站立的姿势、走路的步态、说话的声调、对人的态度、面部的表情等等。而这些外部的表现又是他内在品质、知识、能力等的真实流露。仪态在社交活动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潇洒的风度、优雅的举止,常常令人赞叹不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人们的尊重。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仪态来判断他的品格、学识、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修养程度。仪态的美是一种综合的美、完善的美,是仪态礼仪所要求的。这种美应是身体各部分器官相互协调的整体表现,同时也包括了一个人内在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容貌秀美,身材婀娜,是仪态美的基础条件,但有了这些条件并不等于就是仪态美。与容貌和身材的美相比,仪态美是一种深层次的美。容貌的美只属于那些幸运的人,而仪态美的人往往是一些出色的人。因而仪态的美更富有永久的魅力。
  2.3.1 仪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能通过语言交流信息,但在说话的同时,你的面部表情、身材的姿态、手势和动作也在传递着信息。对方在接受信息时,不仅“听其言” ,而且也在“观其行” 。仪态语言是一种极其丰富、极其复杂的语言。据研究者估计,世界上至少有70 多万种可以来表达思想意义的态势动作,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当今世界上最完整的一部词典所收集的词汇数量。信息的传递与反馈,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嘴、耳、眼的运用。事实上,表情、姿态等所起的作用,却远远超过自然语言交流的本身。仪态是一种很广泛、很实用的语言,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富有魅力,可以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3.2 仪态是内在素质的真实表露
  仪态在表情达意方面也许不像有声语言那么明确和完善,但它在表露人的性格、气质、态度、心理活动方面却更真实可靠。一个人所说的话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语言可以言不由衷,而人的仪态却总是真实的。也许你嘴上在说着欢迎客人到来的话语,可你的表情、手势、动作却流露出了你的厌倦、无奈,这才是你真实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仪态还是一种无形的“名片” ,也许你没有随身带着档案、介绍信,但人们却可以通过你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判断出你的身份、地位、学识、能力,并因此而影响对你信任的程度、交往的深度等。只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才可能举止得体、风度优雅。相比之下,穿着时髦、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刻意表现出来的那种美就肤浅得多。
  2.2.3 仪态的习惯性
  仪态是人们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而具有习惯性的特点。首先,仪态的习惯性是指人们对某一动作理解的习惯性。它一方面表现在某些动作表情达意的一致性,比如人们总是用笑容来表现欢乐、友好、喜欢等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同一动作由于地域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比如,点头在中国和西方人是表示肯定,而在印度、土耳其等国却是表示否定。其次,仪态的习惯性是指每个人的仪态都是在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这种习惯性并不都是先天的,也可以通过后天的生活和训练形成,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人们的仪容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色,而仪态的美却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添几分成熟、稳重、深刻的美。
  仪态的美是一种更完善、更深刻的美,它不是可以通过外表的修饰打扮得到的,也不是单纯的动作、表情的模仿可以体现的。它有赖于内在素质的提高、自身修养的加强,有赖于性格、意志的陶冶和能力、学识的充实。仪态的美是长期培养磨炼的结果。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卓有才华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仪态美。
  2.4服饰
  服饰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了相互表示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的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具有极强的表现功能,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服饰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涵养;通过服饰可展示个体内心对美的追求、体现自我的审美感受;通过服饰可以增进一个人的仪表、气质,所以,服饰是人类的一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要想塑造一个真正美的自我,首先就要掌握服饰打扮的礼仪规范,让和谐、得体的穿着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美学修养,以获得更高的社交地位。
  服饰打扮虽说由于每人的喜好不同,打扮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因此也成就了五彩斑斓的服饰世界,但我们根据人们的审美观及审美心理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循。
  2.4.1 整洁原则
  整洁原则是指整齐干净的原则,这是服饰打扮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个穿着整洁的人总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并且也表示出对交往对方的尊重和对社交活动的重视。整洁原则并不意味着时髦和高档,只要保持服饰的干净合体、全身整齐有致即可。
  2.4.2 个性原则
  个性原则是指社交场合树立个人形象的要求。不同的人由于年龄、性格、职业、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不同,自然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气质,我们在选择服装进行服饰打扮时,不仅要符合个人的气质,还要突现出自己美好气质的一面,为此,必须深入了解自我,正确认识自我,选择自己合适的服饰,这样,可以让服饰 尽显自己的风采。要使打扮富有个性,还要注意:首先不要盲目追赶时髦,因为最时髦的东西往往是最没有生命力的。其次要穿出自己的个性,不要盲目模仿别人。如看人家穿水桶裤好看,就马上跟风。而不考虑自己的综合因素。
  2.4.3 和谐原则
  所谓和谐原则则指协调得体原则。即选择服装时不仅要与自身体型相协调,还要与着装着的年龄、肤色相配。服饰本是一种艺术,能掩盖体形的某些不足。我们要借助于服饰,能创造出一种美妙身材的错觉。不论是高矮胖瘦,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用心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总能创造出服饰的神韵。
  2.4.4 着装的t.p.o原则
  t.p.o分别是英语time、place、occasi[on]三个词的缩写字头,即着装的时间、地点、场合的原则。一件被认为美的漂亮的服饰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场合、时间、地点。因此,我们在着装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三方面的因素。
  着装的时间原则,包含每天的早、中、晚时间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和时代的变化。 着装的地点原则是指环境原则。即不同的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服饰打扮。 着装的场合原则是指场合气氛的原则。即着装应当与当时当地的气氛融洽协调。 服饰的t.p.o.原则的三要素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人们在社交活动与工作中,总是会处于一个特定的时间、场合和地点中,因此在你着装时,应考虑一下,穿什么?怎么穿?这是你踏入社会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开端。
  2.4.5 着装的配色原则
  服饰的美是款式美、质料美和色彩美三者完美统一的体现,形、质、色三者相互衬托、相互依存,构成了服饰美统一的整体。而在生活中,色彩美是最先引人注目的,因为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最敏感、最快速,会给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服饰色彩的相配应遵循一般的美学常识。服装与服装、服装与饰物、饰物与饰物之间的色彩应色调和谐,层次分明。饰物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喧宾夺主。服饰色彩在统一的基础上应寻求变化,肤与服、服与饰、饰与饰之间在变化的基础上应寻求平衡。一般认为,衣服里料的颜色与表料的颜色,衣服中某一色与饰物的颜色均可进行呼应式搭配。
  3交际心理的基本原则
  3.1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1.1 交往的含义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交流是群体的粘合剂,能使群体内部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彼此协调,相互统一。交往是人类特有的需求,人只有在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中才能促进个性发展,有利于心理健康。从信息交流角度看,精神交往是发信者将信息编码后输入信息通道,受信者将信息译码后接受,并将反应反馈给发信者的过程。
  3.1.2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1.3人际交往的意义
  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更是肯定,群体合作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的功能。如果没有群体的合作,不仅是人类,许多生物都会灭绝。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
  第一、人际交往对人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哲学十分强调人际交往对个体成长的意义。罗杰斯是基于自己的成长经验得出这一结论的。罗杰斯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因为周围的邻居都是异教徒,所以从小罗杰斯就被父母关在家里,不让罗杰斯与邻居的孩子一起游戏,他感到非常孤独。离群索居的童年生活使罗杰斯非常渴望友谊,在别人看来普通的人际交往,在他看来都非常珍贵。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理论,将人际关系上升为一种哲学。他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是可能的,人们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分享许多隐秘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人际交往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益的。通过沟通,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在友谊关系中,人们相互接纳及彼此探索,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二、人际交往有助于增进交流,协调关系,促进健康和完善个性
  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人生是在交往中渡过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必然与一定的人际关系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集体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有利环境,它可以产生合力,使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群体的效能;形成互补和激励,使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产生激励向上的积极情绪;促进信息交流,使人们增长知识和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从而促进社会安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良的人际关系则阻碍人的自身发展。
  第三、人际交往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资源
  对于各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及心理危机的干预,虽方法不同,技术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配以支持性心理治疗。所谓支持性治疗,最重要的支持是来自周围亲人与朋友的关心与理解。当人感到悲观失意、抑郁不快时,有亲人的安慰与关怀,会感到精神的慰藉与支持,从而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大学生生命中的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要倍加珍惜,也要设法开拓!
  第四、人际关系是一把双刃剑
  一个人的痛苦和不幸也常与人际交往的不成功有关。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时,它会给人以愉快、充实、幸福、成功、欢乐,并能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而当人际关系紧张、失调时,它又会给人带来烦恼、痛苦、失望、忧伤和阴影。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人际交往常常是大学生来访者问题中占第一位的。大学生的一些其他心理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地与人际关系不适有关。比如,部分大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原因之一是因为令人烦恼的人际关系造成的;有的大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其真实原因可能是他感到自己缺乏影响力,或者是社交经验缺乏,或者是对集体中某些人不满的缘故;有的大学生对别人不信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其原因可能是与同学发生了矛盾造成的;有的大学生失恋是因为不懂得异性交往的尺度,等等。人际交往不当会给大学生带来不良的心境,有的影响彼此的关系,甚至有的影响到学业的完成;有的人孤独、空虚、抑郁、自卑,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是因为没有与宿舍同学处理好关系而遭孤立所致。
  3.2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3.2.1 首因效应
  有谁不愿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呢?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即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
  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第一印象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由于认知具有综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认识的深入,人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用思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正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2.2 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
  3.2.3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环被扩大,其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在人际交往中,你有过这种情形吗?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多理想的人格特征,或为那些长相比较靓的同学设计美好的未来。例如,“你气质好,将来求职就业一定没有问题”,“那个人第一次见面就对我关心倍至,令我难忘”等等。: 3.2.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投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例如,一个对他人有敌意的同学,总感觉到对方对自己怀有仇恨,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有挑衅的色彩。另一种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在考场上,想作弊的同学总感觉到别的同学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目的是通过这种投射重新估价自己的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3.2.5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化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作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阻碍人与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知。

上一篇:中国节日饮酒活动礼仪

下一篇: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我们版权说明投稿事项投稿帮助 | 招聘信息 | 注册登录
蜀ICP备15006641号-2  |   QQ:277317659  |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和美西路8号  |  电话:028-62128980  |  
收缩